保卫处(部)
常用电话

政保科 59750259   户籍科 59750266 
治安科 59750270   监控室 59750271 
校园110 59750110  法制办公室 59750269 
消防科 59750119   门禁办 59750272

防诈骗常识篇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课堂

大学新生校园防骗指南

点击次数:次    更新时间:2016-09-22

    目前社会上诱发性犯罪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不断增多,主要作案形式为骗钱,盗窃,强奸,骗色并威胁受害女生。由于我们同学步入社会的时间较短,自我防范意识薄弱,警惕性不高,给犯罪分子已可乘之机。我们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用的是辛勤汗水把我们送到大学校园里来,我们只有保证自己的人身和心理安全不受伤害才能顺利更好地完成学业回报父母和社会。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这门大学生入学防骗常识,我们在此总结了一些犯罪分子在学生中经常使用的骗局和和针对其的防范措施:


    一、诈骗者常用骗术 
    1、本校餐饮商/店商利用同校园的优势骗取女生的信任,常通过勤工俭学期间择机将女生带入隐蔽之处将其强奸,后拍照一留威胁证据,之后女生便掌控在犯罪人手中任其亵渎。此种恶劣行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伤害身心健康,最终昏掉学生的后半生幸福的生活。
案例:郑州XX职业技术学院 周口一女生受害,犯罪人春节期间将其裸照传遍整个乡镇并威胁女生和其家人。
    2、假冒身份,流窜行骗。诈骗分子利用虚假身份、证件等与人交往,骗取财物后迅速离开。且诈骗地点,居住地点不固定。
    3、投其所好,引诱上钩。诈骗分子利用新生入学,学生人地生疏、毕业生择业心切等心理,以帮学生找熟人、拉关系为学生办事为由行骗。
    4、招聘为名,设置圈套。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家住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等条件。抓住学生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的心理,以招聘推销员、服务员等为诱饵,虚设中介机构收取费用,骗人财物。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少,购买商品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到宿舍或私定的场所销售伪劣商品,骗取钱财。
    6、虚请家教,实为掠“色”。诈骗分子利用假期学生担任家教之机。以虚请家教为名,专找女学生骗取女生的信任,骗财又骗“色”。
    7、用ATM机搞鬼,窃取客户银行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金。如:在ATM机内装钩子或其他装置,截获客户银行卡,致使设备暂停服务,通过窥视客户取款密码等方式获取客户密码,从而利用银行卡及密码直接盗取客户资金;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方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走银行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金。
    8、精心策划,网上行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上网时机,在网上用假名交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之后打印成文找你恐吓:拿钱了事,不然就交XX地处理进行威胁,诈骗财物。
    9、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的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诈骗分子何某在火车上遇到某高校回家度假的学生杨某,交谈中摸清了该生家庭和同学的一些情况。何某得知杨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后,便返身到该校去找李某,骗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热情款待。第二天,8个学生寝室遂被洗劫一空,而何某却不辞而别了。
    10、利用学生的同情心行骗:其主要有以下方式、借口:一、自称来自某著名高校,在旅游过程中和同伴走失,取款时卡又被取款机吞了,没钱回去于是借钱;二、称没钱坐车回去或没钱住宾馆;三、称要毕业了,需要立即给实习单位发传真,可身上的钱又未带足;四、骗子上网搜索到学生信息,冒充老师、同学与学生的家人联系,谎称他生病或出车祸,急需用钱,让家长速汇钱来;五、发手机短信称他中奖了,但需要先汇一笔税款;六、看到学生刚取了款,他们一般都会以借电话卡为由慢慢与你套近乎,然后说出最终意图———借钱,他们都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学生证、身份证拿给你看,索要你的联系方式、卡号,表示以后会还钱。
    11、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再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二、受骗原因
    贪小便宜吃大亏。在发生的诈骗案中,受害者都是因为谋取个人利益,贪占便宜,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诈骗的。
    1、很多人都贪图便宜、谋取私利而上当受骗。
    2、 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大学生宿舍里经常有一些前来寻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者朋友的朋友,熟人的老乡,同学的同学之类的人。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而我们很多同学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而且常常把他人的寻访看作是一种荣耀,因而这些人最轻易上当受骗。 
  3、 疏于防范,感情用事。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一个"十年寒窗"的经历,能够进入高等学府之门当属幸运者,在大学这个园地里,我们的很多人(尤其是新生)激情益于言表还来不及形成防范的概念,这在客观上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同学,"同情心"过强,经不住别人几句好话和可怜的求助,并受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观念的影响,轻易相信他人,这也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另一个原因。
  4、 有求于人,轻率行事。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愿这就要看事何事,对象是谁,如果部分青红皂白,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友,弄不好会上当受骗。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的实际经验,急欲成名爱慕虚荣而疏于戒备,想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缺少门路等等。


    三、如何防骗
    1、识破身份伪装。诈骗分子常常以各种假身份出现:国外代理商、XX领导亲属、华侨、军官等。有时用“托”称来人是XX首长乘XX高级车等。遇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草率相信,要仔细观察,从言谈话语中找出破绽,辨别真伪。
    2、识破手法变化。诈骗分子常常变换手法,如改变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此地用A名,换地用B名,而诈骗分子一身多职,时而港商、时而华侨、时而高干子弟、时而专家学者,但全是假身份。因此要发现对方多变的现象,从中引起警惕找出疑点,识破其真面目。
    3、注意反常。如果您对犯罪分子仔细观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发现有反常现象:别人办不了的事他能办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他能买到;别人犯法他能担保等。这些与常规差距很大,虚假性就越大。因此对这些谎言,要冷静思考识破骗局。
    4、当心麻醉剂。诈骗分子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也用害人本领,有时宴请、有时赠礼或投其所好,不惜花本,吃小亏占大便宜诱你上当。
    5、主动出击,打破骗局。请你通过犯罪分子的讲话口音、谈语内容以及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名地点,对社会的了解等识破其真面目;从犯罪分子的举止行动、行为习惯、业务常识、所谈及人的姓名、职务、住址、电话等,判断其真伪;从身份证中核实其人,并千万牢记“没有免费的宴席,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就能防止或减少被骗。
    6、其他方面:
    ①不要将个人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②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③对陌生人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借给陌生人。
    ④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
    ⑤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电话中的信息,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必须经过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
在此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谨慎交友,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帮助;遇有不明问题,充分依靠组织、老师和同学;自学遵纪守法,不贪占便宜。发现诈骗行为,及时报警。

Copyright 2016,湖北工业大学·保卫处 All Rights Reserved.Designed by xiaoc.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